班級:四建築二A
姓名:楊哲維
學號:B10333213
指導老師:楊裕富 博士
一、西方建築-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Köln Dom)是高157米的哥德式大教堂,是歐洲北部最大的哥德式教堂。
1.數值比例:
科隆大教堂的設計相當嚴密,樣式和寬度到中央教堂中殿的高度比例,計畫是以a的形式。
2.幾何系列:對稱、對比、平衡:
教堂本身左右對稱,以長方體為主。教堂的尖塔與教堂本身形成對比,再加上左右兩邊的突出和正門半圓形突出,平衡了建築物巨大高聳的個性。
3.幾何構圖:構圖術:
鳥瞰科隆大教堂,其屋頂呈十字架形,為頭短腳長的拉丁十字架,屋脊高61.1公尺。西側入口有兩個高聳的尖塔,為教堂最高的部份,北塔高157.38公尺,南塔高157.31公尺。立面大量使用尖塔的元素,產生往天空的方向性,象徵著信徒希望透過高聳的尖塔和宗教的洗禮直達天堂。北塔和南塔的對稱讓整個立面多了一分莊嚴感。
4.時間系列:韻律、漸層、和諧、調性:
眾多長廊的拱型頂端交織出一個穹頂的特殊感受,而柱列由近而遠伸出是先後順序形成時間感,而曲型的柱列和長廊也形成了韻律感。
5.文化符碼:柱式與神話(守護神):
底下有三道大門,右邊大門雕有使徒聖彼得及聖保羅遇難的故事,中間大門雕有聖母瑪利亞、創世紀、及橄欖山上講道的故事,左邊大門則雕有主耶穌誕生時遠自東方來朝拜的三博士。兩個高塔與正面山牆組成的面共有七千平方公尺,是全世界教堂最大的山牆面。而哥德式以交叉肋拱、高扶壁、飛扶壁、尖拱結構和新裝飾體系的廣泛應用為特徵。高、直、尖的造型有強烈的上沖趨勢,暗示接近天國的信念。
二、西方工藝之一-大衛像
「大衛像」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其主要素材為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
1.數值比例:
西方國家認為,最好的比例就是黃金比例,因為只要是符合黃金比例的作品或是器具,都會呈現出比較完美的外觀或是有完善的整體架構,而大衛雕像剛好就是「1:1.618」的比值,即為「黃金比例」,所以整體的作品呈現出一種強而有力的美感。
2.幾何系列:對稱、對比、平衡:
「大衛像」所呈現的就是靜中有動的滿覺,雖然整體是用大理石雕刻而成,但是因為整個大衛像的形狀相當的挺拔,讓人覺得是一具相當莊嚴有能量的作品。
3.幾何構圖:構圖術:
「大衛像」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呈現的構圖相當的完整,並且呈現的就是相當強而有力的形象,將男性人體的肌肉呈現以及臉部的雕刻都相當的細緻,呈現出力與美的結合。
4.時間系列:韻律、漸層、和諧、調性:
「大衛像」雕像呈現一種相當自然的姿勢,有如真人般栩栩如生。不會有一般人對雕塑的感覺就是笨重,或是有稜有角。
5.文化符碼:柱式與神話(守護神):
「大衛像」為聖經中猶太英雄-大衛王,用來表現出聖經中的猶太英雄的英勇事跡。
三、西方工藝之二-米隆-擲鐵餅者
米隆在把握運動的瞬間姿勢,將動態雕效發揮德淋漓盡致,這是把一連串動作濃縮成一個姿態的表現,米隆將人像的軀體扭動,使持鐵餅的手臂蓄勢待發的張力,證明其觀察細微而技術精湛。
1.數值比例:
雕塑讚美了人體的美和運動所包含的生命力,表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運用了黃金比例去計算它的各種角度及人體尺度尺寸。
2.幾何系列:
對稱、對比、平衡: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因此右腿成了整個標向身體自由屈伸和旋轉的軸心,同時又保存了雕像的穩定性。擲鐵餅者張開的雙臂像一張拉滿弦的弓,帶動了身體的彎曲,呈現出不穩定狀態,但高舉的鐵餅又把人體全部的運動統一了起來,使人們又體會到了暫時的平衡。
3.幾何構圖、構圖術:
不對稱的三角構圖,雕像以動態的動作呈現雕塑作品,讓一座雕像作品彷彿有了生命力。
4.時間系列:韻律、漸層、和諧、調性:
雕塑選擇的鐵餅擺回到最高點、即將拋出的一剎那,有著強烈的“引而不發”的吸引力。雖然是一件靜止的雕塑,但藝術家把握住了從一種狀態轉換到另一種狀態的關鍵環節,達到了使觀眾心理上獲得“運動感”的效果,加入了時間的要素,讓雕像作品看起來是在做一個連續性的動作。
5.文化符碼:柱式與神話(守護神):
把人體的和諧、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達得淋漓盡致,體現了古希臘的藝術家們不僅在藝術技巧上,同時也在藝術思想和表現力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這尊雕像被認為是空間中凝固的永恆,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體育運動的最佳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