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設計美學-瑞士再保險總部大樓(倫敦分部)Swiss Re Headquarters in London

 

1  

作品名稱:瑞士再保險總部大樓(倫敦分部) /  Swiss Re Headquarters in London

建築師: Norman Foster / Ken Shuttleworth

建造年份: 2004 年

用途:商場、辦公大樓、餐廳、娛樂俱樂部
 
 
        建築物位坐落於倫敦舊城區,是首棟獲批准興建高過聖保羅教堂的摩天鋼構大樓它是一座精心設計的環保智慧型建築,優美而講求高科技的傑作,可說是未來建築的典範

        大厦首兩層為商場,最頂的二層是 360 度的旋轉餐廳和娛樂俱樂部。每層的直徑隨大厦的曲度而改變,直徑由 162 尺至 185 尺 (17 樓 ) ,之後續漸收窄。

        大樓的中央是巨大的圓柱形主力場,作為大樓的重力支撐。大樓表面由雙層低反光玻璃作外場,減少過熱的陽光。裡面有六個三角形天井,作用是增加自然光的射入,因為大樓的旋轉型設計,所以光線並非直接照射,光線由每層旋轉型的樓層則照,有散熱的功能。另一方面,新鮮空氣可以利用每層旋轉的樓層空位,通遍全座大樓。

 

圖面

 

 

2    4  3  






Sketch

5     6  


以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對象分析
 
一、形的感受
建築造型為一個彈頭狀的造型,由多個不同大小的圓形以螺旋平面方式構成。與周圍的建築風格相比,曲線外觀造型所產生的流線感強烈。
7  
 
二、色彩的感受
建築物立面使用了大量的玻璃帷幕,濃淡相間的玻璃環狀上升排列著,以建築本身的冷色系與深色系做結合,

襯托出其現代建築的簡潔俐落,並反射映照出周遭景觀與天空的顏色。

8  

三、質感

建築外觀就像一顆堅硬閃亮的鑽石,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出磅礡的氣勢與冷峻的光澤。

四、紋感

整棟建築由菱形格子狀結構組合而成,從玻璃帷幕牆中照映出,在外觀產生了紋感。

五、量感

重覆中帶層次,秩序中帶有變化的量體,逐而塑造出整棟建築物不凡的氣勢。

 

 

以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原則分析

 一、統一(集中)

這棟建築在材質、造型、結構三方面達到統一的原則,同樣的玻璃外牆、平衡對稱的造型、重複菱形堆疊而成的結構,然而大量的重複只會造成單調感,於是他在色彩上賦予其趣味感,讓這一棟建築物有了視覺上的動態趣味。

二、平衡(對稱)

多個圓形平面圍繞中心軸旋轉漸變(變大或變小)而成,呈現了旋轉式的對稱手法。

 
9  
三、韻律(漸進)
重複的菱形構造與不同色帶形成的螺旋玻璃帷幕,以最直接的手法,表現出視覺上的漸進感、韻律感與趣味感。

四、和諧

統一且連續的菱形構成建築造型,讓這棟建築物形成了同一種調性,產生了和諧感。

五、對比

深與淺不同色系玻璃帷幕的使用在產生了視覺上色彩的對比感

 

 

後現代設計美學-哈斯大樓 Haas-Haus

 

10  

11  

作品名稱:哈斯大樓 Haas-Haus

建築師: 漢斯 蒙萊

建造年份: 1987-1989

 


12  
13  

以後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對象分析

一、空間感 

在建築物的牆體上採用「曲面」,與自然光線共同加強了空間感。

二、敘事感

圓形的主體並且使用玻璃帷幕做成的外牆,直接倒影出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影像,形成現代與古典建築的時光交錯,古今相映的景象。

三、超現實感

由玻璃和大理石組成不規則的建築物,有著衝突的美感。

 

以後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規則分析

一、調性 
內部空間則以多樣但有整體感的方式處理,在配置方面也依照商業空間與辦公空間不同的機能屬性分區配置,一至五層,挑高中庭供商店使用,六至八層作為辦公空間,頂樓則是可眺望城市與大教堂的餐廳。建築的立面主要使用兩種不同的材料石材與玻璃來做調性的對比結合。石材面是朝向徒步區,而其多孔造型是為塑造道路軸線的端景;圓弧玻璃面則朝向大教堂,以鏡面的材質呼應教堂的結構與量體。

二、用典、比喻與諷喻 

哈斯大樓正好座落在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廣場前,所以在建造當時還引起不小的爭議。建築師用精緻的細部與大膽的外形及色彩來處理。而且從不害怕同時使用古老的材料與最新的材料所會產生的問題。 透過其圓弧玻璃帷幕的反射剛好可以看到對面教堂的尖塔,完美將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圓頂,呈現在我們面前,頓時間有讓人有一種時空交錯的感覺。給於歷史建築一分尊敬。

三、裝飾 :
最醒目的特徵要算是圓形的立面形式了,Hans Hollein這個構想是源自於羅馬式結構,而突於頂部的梯形體,是一個標記此建築介於聖史蒂芬大教堂與Eisen-Platz證券行之間的連繫象徵。

 

 

 

 

 

台灣本土作品後現代建築-台中市立圖書館

    

 

以後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對象分析

 

一、空間感 

 

在建築物的牆體上採用「曲面」,產生出流線感並且圍塑出空間感。

 

二、敘事感

 

主體利用白色當作底色並且少許的開窗呈現潔淨的風格,加上曲面的使用讓人有時光的追朔以及時光倒流的感覺。

 

三、科技感

建築的外觀不再是幾何的圖形,而是讓人著迷的曲面,有科技的進步的感覺。

 

 

 

以後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規則分析

 

一、調性 
在整體圖書館中,室內部分每一層樓都有不同的功能及風格,即使是這樣在建築外觀還是使用簡單、潔淨的色調,讓人感覺到建築色調的統一性和和諧性。

二、裝飾 
最醒目的特徵就是立面上的圓弧曲線,以圓弧自然的線條對應陽光折射的角度,表皮皺摺反映光的入射量,立面皺摺形成建築物的另一種表情。也象徵呼應四周自然環境的重要性。

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班級:四建築二A

姓名:楊哲維

學號:B10333213

指導老師:楊裕富 博士

 

 

 

一、西方建築-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Köln Dom)是高157米的哥德式大教堂,是歐洲北部最大的哥德式教堂。

 

 

 

1.數值比例:

 

科隆大教堂的設計相當嚴密,樣式和寬度到中央教堂中殿的高度比例,計畫是以a的形式。

 

2.幾何系列:對稱、對比、平衡:

教堂本身左右對稱,以長方體為主。教堂的尖塔與教堂本身形成對比,再加上左右兩邊的突出和正門半圓形突出,平衡了建築物巨大高聳的個性。

 

3.幾何構圖:構圖術:

 

鳥瞰科隆大教堂,其屋頂呈十字架形,為頭短腳長的拉丁十字架,屋脊高61.1公尺。西側入口有兩個高聳的尖塔,為教堂最高的部份,北塔高157.38公尺,南塔高157.31公尺。立面大量使用尖塔的元素,產生往天空的方向性,象徵著信徒希望透過高聳的尖塔和宗教的洗禮直達天堂。北塔和南塔的對稱讓整個立面多了一分莊嚴感。

 

4.時間系列:韻律、漸層、和諧、調性:

 

眾多長廊的拱型頂端交織出一個穹頂的特殊感受,而柱列由近而遠伸出是先後順序形成時間感,而曲型的柱列和長廊也形成了韻律感。

 

5.文化符碼:柱式與神話(守護神):

 

底下有三道大門,右邊大門雕有使徒聖彼得及聖保羅遇難的故事,中間大門雕有聖母瑪利亞、創世紀、及橄欖山上講道的故事,左邊大門則雕有主耶穌誕生時遠自東方來朝拜的三博士。兩個高塔與正面山牆組成的面共有七千平方公尺,是全世界教堂最大的山牆面。而哥德式以交叉肋拱、高扶壁、飛扶壁、尖拱結構和新裝飾體系的廣泛應用為特徵。高、直、尖的造型有強烈的上沖趨勢,暗示接近天國的信念。

 

 

二、西方工藝之一-大衛像

 

 

 

01300001389655134191261091486        

 

       「大衛像」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其主要素材為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

 

 

 

 1.數值比例: 

 

西方國家認為,最好的比例就是黃金比例,因為只要是符合黃金比例的作品或是器具,都會呈現出比較完美的外觀或是有完善的整體架構,而大衛雕像剛好就是「1:1.618」的比值,即為「黃金比例」,所以整體的作品呈現出一種強而有力的美感。

 

2.幾何系列:對稱、對比、平衡: 

 

「大衛像」所呈現的就是靜中有動的滿覺,雖然整體是用大理石雕刻而成,但是因為整個大衛像的形狀相當的挺拔,讓人覺得是一具相當莊嚴有能量的作品。

 

3.幾何構圖:構圖術: 

 

「大衛像」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呈現的構圖相當的完整,並且呈現的就是相當強而有力的形象,將男性人體的肌肉呈現以及臉部的雕刻都相當的細緻,呈現出力與美的結合。 

 

4.時間系列:韻律、漸層、和諧、調性: 

 

「大衛像」雕像呈現一種相當自然的姿勢,有如真人般栩栩如生。不會有一般人對雕塑的感覺就是笨重,或是有稜有角。

 

5.文化符碼:柱式與神話(守護神): 

 

「大衛像」為聖經中猶太英雄-大衛王,用來表現出聖經中的猶太英雄的英勇事跡。

 

 

 

三、西方工藝之二-米隆-擲鐵餅者

 

 

 

 

米隆在把握運動的瞬間姿勢,將動態雕效發揮德淋漓盡致,這是把一連串動作濃縮成一個姿態的表現,米隆將人像的軀體扭動,使持鐵餅的手臂蓄勢待發的張力,證明其觀察細微而技術精湛。

 

1.數值比例:

 

雕塑讚美了人體的美和運動所包含的生命力,表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運用了黃金比例去計算它的各種角度及人體尺度尺寸。

 

2.幾何系列:

 

對稱、對比、平衡: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因此右腿成了整個標向身體自由屈伸和旋轉的軸心,同時又保存了雕像的穩定性。擲鐵餅者張開的雙臂像一張拉滿弦的弓,帶動了身體的彎曲,呈現出不穩定狀態,但高舉的鐵餅又把人體全部的運動統一了起來,使人們又體會到了暫時的平衡。

 

3.幾何構圖、構圖術:

 

不對稱的三角構圖,雕像以動態的動作呈現雕塑作品,讓一座雕像作品彷彿有了生命力。

 

4.時間系列:韻律、漸層、和諧、調性:

 

雕塑選擇的鐵餅擺回到最高點、即將拋出的一剎那,有著強烈的“引而不發”的吸引力。雖然是一件靜止的雕塑,但藝術家把握住了從一種狀態轉換到另一種狀態的關鍵環節,達到了使觀眾心理上獲得“運動感”的效果,加入了時間的要素,讓雕像作品看起來是在做一個連續性的動作。

 

5.文化符碼:柱式與神話(守護神):

 

把人體的和諧、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達得淋漓盡致,體現了古希臘的藝術家們不僅在藝術技巧上,同時也在藝術思想和表現力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這尊雕像被認為是空間中凝固的永恆,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體育運動的最佳標誌。

 

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班級:四建築四

姓名:楊哲維

學號:B10333213

指導老師:楊裕富博士

 

壹、我國傳統工藝 - 交趾陶

 

               交趾陶台灣傳統中式建築的裝飾,源自唐三彩,是一種低溫彩釉軟陶,由八個基本母色配色出繽紛的釉彩,早期最常見於廟宇的水車堵(傳統建築牆上接近屋簷處的裝飾作法,以線腳構成的框,框內可設置泥塑或彩繪裝飾),80年代後開始轉而變成收藏的藝術品。

    葉王是台灣交趾陶宗師。其作品【質】與【量】並重,作品取材廣泛,技藝之精湛,其燒製之【胭脂紅】釉,柔艷瑰麗,為一大特色。

台南佳里震興宮  是台灣少數保留的葉王交趾陶作品之廟宇。以下我將以「我國設計美學精華」分析。

 

一、位序主從

               位於水車堵位置的「賞荷」,以老年長者為主,孩童們為從,說明年長者的風範與孩童間和樂嬉戲的故事,以位序主從法則呈現出具故事性的交趾陶藝術作品。

1022912365_o 

 

二、陰陽調和

               檐廊兩側牆上有葉王少見的靜物作品,其呈現出「計白當黑」、「以空為用」的概念,作品布局適度留白,設色古樸典雅。

 

 1022912370_o  

 

三、氣韻生動

               拜亭右側「八仙過海」,以眾多人數浩蕩前往祝壽的氣勢韻味,呈現出氣生動的原則。

 

 1022912375_o  

 

四、布局成勢

               虎亭外牆水車堵上的「武松打虎」作品,為布局成勢中主場原則手的的應用,以武松為焦點,形成空間氣勢。

 

1022912381_o  

 

五、文化符碼

               兩側壁堵上,葉王的靜作「博通古今」,以文化符碼中的語文轉化之造型符碼手法表現,作品由玉磬(吉慶)、花瓶(平安)、書冊(尚書)、菊花(安居樂業)、吉祥獸(祥獸獻瑞)組合而成,傳達居家平安、驅邪納福、吉祥祈慶、官居一品的意義。

 

1022912386_o  

 

貳、我國傳統繪畫-謝琯樵「蘭石」

 

 

一、位序主從

                以蘭花為主,石頭與書法為從,表現出位序主從的概念,是傳統「書畫合一」的最典型形式。作者一面書寫,一面調整安排,在疏密的考量中展開了形像結構,線條在抑揚、頓挫、轉折、長短、粗細中求得全面的變化。

 

 

二、陰陽調和、布局成勢

               背景留白,空無一物,這又是傳統文人畫的表現概念,呼應了陰陽調和的「計白當黑」、「以空為用」,其旨在虛無空間裡,獲得無限的想像,「虛」做「實」用,傳達一種「可能性」,這亦正是布局成勢中的虛實原則的表現。

 

 

三、文化符碼

                其上方落款:「旅窗無視,磨墨作畫,藉以消遣美喜為深巖壑,蘭蕙叢生,紛披水石,聞香風習習,從澗谷來,相對塵心盡滌,恍置身瀟湘沅灃間也。」以蘭花代表中原文士旅台多年,思慕故土的高潔心情,呈現文化符碼中語文轉化之造型符碼的概念。

 

 

四、氣韻生動

               畫面中幽蘭散落孤石,蕭疏自然,飄逸灑脫中,顯現文人畫氣韻,寥寥數筆,濃淡有緻,深堪玩味。完美呈現氣韻生動的自然、神似的手法。

 

 01-1  

 

    以下圖片為謝琯樵的其他作品:

 

         8  9  

10  

6  7  

 

參、我國傳統建築 – 益源古厝

彰化縣秀水鄉的馬興陳宅,又稱益源古厝,被歸類於第二級古蹟,為今日台

灣少數保存完整的大宅之一,占地三公頃有餘,規模僅次於板橋林家與霧峰林家宅邸。

 

一、位序主從

建築主空間量體都較高、較龐大,由此可知其是以建築量體的大小來表達位

序主從的關係。

11  

 

 

二、氣韻生動

               方正、對稱的格局,並以紅磚帶出其樸拙之美,符合氣韻生動的概念。

2012041310504779810  

 

 

三、布局成勢

               其建築規模為三進三落的建築格局,依序為門廳 (中門、文魁門)、正廳 (祖先廳)、後廳 (神明廳),將主人家主要活動空間聚焦於正廳,以形成緊密聚合的空間氣勢,這正是布局成勢中主場原則的手法表現。

r072107  

 

 

四、文化符碼、陰陽調和

               院中豎立兩座舉人專有的石砌旗杆座,以象徵武舉人的權威。屬於文化符碼中語文轉化之造型符碼的意義。側門口以圓形門作為造型,同時也意味著圓滿之意,此亦符合文化符碼中語文轉化之造型符碼的意義。此外,主景設計於圓形門後方,望過去的景色就像被框住的畫一般,「以空為用」達到陰陽調和的概念。

14  15  

 

 

 

 

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